今天是: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安保研究

“大安全”视阙下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

来源:安徽省高校保卫工作研究会 发布日期:2018-12-24 浏览次数: 1

作者:安徽理工大学 任少伟 陈冉

摘  要:高校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现实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善、预防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意识和能力不强等问题,亟需破解。基于“大安全”理念牵引,探索构建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对于提升高校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增强高校师生“安全感”和“幸福感”,打造“平安校园”和“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关键词:大安全理念;大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运行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高校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事关亿万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校园应当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然而,现实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善、预防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意识和能力不强等问题,亟需破解。基于“大安全”理念牵引,探索构建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对于提升高校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增强高校师生“安全感”和“幸福感”,打造“平安校园”和“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一、审视与省思: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困境”与“诉求”——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事故或事件频发,使校园安全问题再度升温。截至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百度新闻”中,分别输入关键词“校园安全”和“大学校园安全事故”,相继检索到约二十一万余篇和十一万八千余篇相关新闻报道。这庞大而又“刺眼”数字,警示我们“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和“焦点”,校园安全更是搅动着我们敏感“神经”,直击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担负着为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输送更多优质创新型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撑的重任。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在改革中需要有前瞻性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改进是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性前提。问题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教育链是需求链和供给链相结合的,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也存在需求与供给矛盾。准确把握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是破解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困境”和“症结”关键所在。主要集中体现在:一是高等教育“投入连增”与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资源短缺”之间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五年保持在4%以上。[3]然而现实中各高校客观存在着高等教育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差异”和“失衡”现象,面对经费与资源“短缺”和“不足”,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往往“捉襟见肘”和“力不从心”。二是高校“封闭控制+粗放低质”式管理与“开放自主+精细高效”型治理之间矛盾。随着高校办学社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不再是“铁打一块”和“封闭王国”。高校校园逐渐从“封闭控制式”管理向“开放自主型”治理转变。社会公众呼唤校园开放,期待着高校公共资源能够惠及和滋养更多人。校园开放是大势所趋,但必须“有度开放”。“大学校园”毕竟不是“社会公园”。盲目开放不无弊端例如社会人群鱼龙混杂,扰乱教学秩序、学生日常生活被影响、恶性冲突等事件屡见不鲜,给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注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和带来了新挑战,这迫切要求高校必须由传统“粗放型低质量”校园安全管控向“精细高效”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转型。三是学生“需求多样化”与安全风险防控“供给缺位”或“供给滞后”之间矛盾。近年来,面对失控的“校园网贷”和“网络诈骗”,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 学生对安全幸福大学校园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方向。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新时代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更蕴涵彰显着新作为新担当。如何在有限资源供给条件下,立足高校实际,创造性地推进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取得突破,为培育造就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青年学子营造平安、幸福“校园和谐生态”无疑考验着我们“智慧”,更是我们亟需破解的重要现实课题。 

二、构想与布局: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切入点”与“着力点”——基于“大安全”理念视角

(一)“顶天”牵引:立稳“战略性思维”筑牢“大安全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行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必须要树立“战略性思维”筑牢“大安全”理念,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安全是生命之基,人生出彩之本。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和后继有人、事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事关高校和谐稳定和师生根本利益,更是将“新国家安全观”在高校“落实落细落小”的重要途径。习总书记曾说:“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大安全理念”牵引下师生协同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构建“师生安全风险防控共同体”。安全是一种素养,更是一份责任。引导高校师生树立“大安全理念”,让学生自觉“把提升安全素养作为自己成长成才的价值追求”,让“安全执念”像空气一样在大学校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做到“安全没有上下班、安全没有寒暑假、师生离校不断线”。

(二)“立地”布局:聚焦“校本智慧”生成“校园能量”

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主要是针对“学生”群体。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网络体系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校园本土智慧”,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汇聚师生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协同能量。一是推进实施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整合高校优势研究资源,建设“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智库”,组建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研究团队,开发集成“校本教材”,形成一批专题研究成果。聘请高校安全保卫专家、干部或“五老”资源担任“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授课专家”,分专题集中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风险防控专业知识或技能传授,增强学生“安全风险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二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学生安全风险防控网络体系。试行在班级增设“安全委员”,学生宿舍设“安全信息员”,学生社团或项目团队灵活专设“流动安全员”,实现“学生在哪里,安全员就在哪里”,让“安全”不留死角。三是开发“互联网+”校园安全风险防控App平台,绘制“校园安全风险点防控地图”,形成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网上“聚合页”,增强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黏性”。四是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开发大学生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公益岗位,将“安全风险防控”与学生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结合起来,增加“编外力量”,有效缓解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人力不足问题。五是建立高校“校园安全风险仿真模拟实验室”。通过对学生进行潜在安全风险“情景模拟”,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感受“心灵震撼”和拥有“颠覆性记忆”。六是设立“校园安全日”。每年集中开展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专题系列活动,布展国内外“校园安全典型事件或案例”,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让“安全成为一种执念”在每名师生心中“落地生根”,同时聘请“五老”、“学生家长”和“学生”担任“校园安全监督员”,把校园安全风险教育延伸到学生家庭,让家长主动融入到“学生安全幸福成长培育共同体”。

(三)“接地气”推进:回应关切“需求期待”精准把握“事、时、势”

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要做到“因事而化”就是要围绕学生,把握学生“多样化需求”,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把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刚性约束”与自我成长“柔性需要”有效耦合起来,主动嵌入学生成长,积极回应学生需求期待,既引导学生在成长社会化过程增强“规则意识”,又唤醒学生“自主成长”精神渴望,增强学生成长感和获得感。“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要做到“因时而进”,就必须准确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时代特征。一方面主动聚焦研判学生“潜在风险”或者“潜在困境”,为学生健康成长“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善于抓住时机和契机,对学生所遇“安全风险”或“安全事件”要及时跟进处理,增强化解学生“所遇危机”时效性。《史记》有云:“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做好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需要借势、谋势、造势进而实现“因势而新”。当代青年学生是“网生代”,伴随着互联网而成长,也深刻影响和塑造着网络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能赢得青年、赢得未来。”[5]“互联网+”创新创业是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时代呼唤“双创青年”,青年渴望“创新创业”。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要主动站位,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互联网时代注入青春力量,为青年成长发展插上翅膀保驾护航。

三、制度与机制: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运行及实现——基于“多维战略”思考

(一)“联席会商+研判预警”机制

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重在防控和预警,强化协同高效治理。高校应动担负起构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网牵头责任,积极争取地方公安、消防、交通、司法、社区等支持,整合校地、校社资源优势,建立“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联席会商”机制,定期分析高校所在区域社会安全风险形势和总结校园安全事故发生规律、特点和趋势,研判校园“潜在风险”和“潜在隐患”,编发校园安全风险防控通报或简报,为实现校园安全风险和地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风险有效预警奠定基础,走出“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通互联共享,切实解决“想不到”和“管不到”问题。

(二)“排查登记+分级管控”机制

    坚持“互联网思维”和“地图思维”,对大学校园环境,尤其是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进行全面排查和“体检”,绘制出《高校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分布电子图》,建立详实校园安全隐患基础数据档案,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试行校园安全风险预警辨识分级聚焦机制,定期对红色、橙色和黄色安全风险进行持续关注、评估、预警,并深度实施校园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监控,将每一处潜在风险控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三)“挂牌督办+建档销号”机制

    坚持“整体推进、重点攻破”原则,对于潜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和危险源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做到“一个风险一个身份证”和“一个危险源一个档案”,编制风险防控卡片,建立危险源限期转化消除过程档案,并成立校园“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攻关小组”,集中攻关,细化方案,强化预案。每年对重大校园安全隐患风险进行精准排查和评估,对解除安全风险预警要及时销号对风险级别已发生转化的应及时更新建档立卡。

(四)“紧情快发+应急响应”机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危及学校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或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稳定的紧急事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高校校园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危害和影响,建立和完善“校园突发险情快速发布机制”和“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至关重要。时间就是生命,紧情就是命令。建立校园突发险情快速发布机制和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要按照“应对科学、协调有力、运行高效”原则和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应对保障体系,精准细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深化仿真演练成效,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五)“众创众评+激励保障”机制  

高校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质量高低或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学生既是安全风险防控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高校安全稳定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中应增加“学生安全感提升或安全满意度”观测点。促使高校基层单位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参与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使师生在安全风险防控实践中受教育、增才干和做贡献。对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中涌现先进集体或个人,加大加重奖励力度和幅度,每年召开“全校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表彰大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集体或基层单位授予“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标兵单位”荣誉称号,对于师生先进个人直接授予“校园最美守护使者”荣誉称号,并聘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教育“客座讲师”,直接纳入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师资库,激发师生把“安全执念”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营造良好“安全和谐幸福”校园生态,让高校校园成为最安全、最阳光、最温暖的青春胜地。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习近平. [EB/0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013/c64094-28773969.html.2016-10-13.

[2]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EB/0L].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6-01/14/c_1117776578.htm.2016-01-14.

[3]连续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EB/0L].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7-10/02/c_129715803.htm.2017-10-02.

[4]党的十九大报告[EB/0L].http://www.cnr.cn/news/20171028/t20171028_524003729.shtml.2017-10-28.

[5]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 倪邦文. [EB/0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5-04/7857829.shtml.2016-05-04.

作者:任少伟1  陈冉2     

任少伟 安徽理工大学,讲师。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泰丰大街168号。联系电话:18255419785。邮箱:shwren@aust.edu.cn

陈  冉  安徽理工大学,讲师。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泰丰大街168号。联系电话:15055406575。邮箱:chenran@aust.edu.cn